時 間是用來表示物質運動順序性和持續性的單位。“以前”代表已經過去的時間,“現在”代表瞬間將逝去的時間,“以後”則代表還未到來的時間。時間不斷從我們 對面走來,在不期然之間就從我們身邊悄悄溜過去,這對2—3歲的孩子來說真的是難以理解的。儘管這時候他們已經可以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,如:“今 天”、“明天”、“以前”、“後來”等,但他們畢竟還處於一種模糊的知覺階段,所以對時間概念的理解是非常膚淺的。
2-3歲教寶寶鐘錶還太早。教育學家認 為,5、6歲是比較適宜學習認鐘錶的年齡,但在這之前,你可以用具體的現象來向他們說明時間。如果孩子每天要看動畫片,你就可以指著墻上的鐘告訴她,“當 短針到了8,長針到12的時候,你就告訴媽媽給你開電視”,這樣,孩子就會自己觀察鐘錶,到了時間提醒媽媽。
另外,你也可以乾脆把真正的會走動的鐘錶放 在一邊,用手或者玩具表來教孩子。因為對於普通鐘錶來說,在孩子讀數時間的時候,鐘錶的指針又發生了變化,容易讓孩子感到困惑。但如果你用手指,就完全不 同了。而且看到你手指的移動,孩子們可以感覺到時間是怎樣推移的。你可以先用孩子的玩具表,告訴他15分鐘後,表的指針是什麼樣的,然後告訴他,15分鐘 以後,我們就出去玩,這樣抽象的時間和具體的任務就統一起來了。
每天都由分分秒秒組成,讓孩子們用代表時間概念的詞來表達生活,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下面這些小竅門可能會讓孩子更快認識時間。
1、用一個有鬧鈴的鐘錶,對好計時器,然後對孩子說:我們來收拾房間吧,5分鐘以後,鬧鈴響了,我們就可以停止了。
2、用圖表的形式給孩子制定一個每天的日程表,例如,畫一個小鐘錶,指針指向7點,然後旁邊畫上一個小孩子起床的圖畫,表示早上7點起床。然後,7點半吃飯,等等。這樣可以讓孩子非常清楚每天固定的時間裏會發生什麼,他們會很快對時間有了概念。
3、長途旅行的時候,把時間和地點的聯繫起來,有助於孩子認識時間。比如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汽車長途旅行,每個小時或者間隔一段時間就向孩子說明又到了什麼地方,下一段時間還將看到什麼,或者可以和學校聯繫起來,告訴他我們要走的時間相當於每天待在幼兒園的時間。
4、經常把兩件事情進行比較,讓孩子理解有些事情花費的時間要更長一些。可以從簡單的問題開始訓練,例如:“誰單腳站立的時間長?”
5、把時間單位同計數聯繫起來。父母可用手錶來計時,按秒計的走動說:“l秒,2秒,3秒”,這種計數的方法,有助於孩子感知時間的流逝。
6、讓他們了解1分鐘和1小時都能做些什麼。比如,1分鐘可以把盤子擺好,2分鐘可以走到樓下,5分鐘可以唱一首歌,10分鐘可以擺好積木,15分鐘可以看一本書,1小時可以看一個動畫片等等。
文章來源: 太平洋女性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