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每個男孩小的時候,父親都會告誡他們:在沒人陪伴的情況下,不許玩火、玩水、玩電……父親的這種規則常常以生活常識的形式錶現出來,它教會了男孩如何更安全地去接觸他周圍的社會。

    
當然,大多數做父親的都會給兒子制定這些規則,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往往體現不出父親教育方式的區別。但在很多時候,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卻明顯地體現著他們獨特的教育風格。


    
例如,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經歷挫折和失敗,但面對男孩的失敗,父親們對待兒子的規則卻是截然不同的。看到兒子失敗了,出於種種理由,有的父親對兒子漠不關心;有的父親指責批評兒子: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,你太沒出息了!有的父親鼓勵兒子:失敗是正常的,這沒什麼,大不了從頭再來!


    
也正是根據父親們的這些態度和教育方式,心理學家把父親分成了不同的類型:苛求型、不定時炸彈型、消極型、良師益友型。


    
家長們可不要小看這些關於父親類型的細分,正是由於父親的這些不同的類型,才決定了兒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。作為男孩的父親,你也可以根據以下資料,判斷一下自己屬於哪種類型。當然,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,教您如何正確地給男孩制定規則。


    
方法一:苛求型的父親多認同、多鼓勵
    
根據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,大多數苛求型的父親都是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的男人。也許正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,所以他們才會苛刻地要求兒子也要像他們一樣優秀。

    
一位年輕的企業管理人曾這樣說過:


    
自 從兒子出生之後,我就下決心要把他培養成一個比我還優秀的人才。因此,在他很小的時候,我就培養他的自理能力:兒子剛剛斷奶不久,我就有意識地教他自己用 勺子吃東西;兒子剛剛學習走路時摔倒了,我任憑他坐在地上哭,也不去扶他,因為我要讓他學會自己爬起來;兒子剛剛學會說話,我就教他一遍遍地閱讀古詩,我 要讓他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
……

    
但令我傷心的是,在兒子人生的起跑線上,他沒有贏,反而輸了,而且輸得很慘。因為現在我5歲的兒子每每見到新事物,都會表現出很強烈的恐懼感,不敢去接近、不敢去嘗試
……

    
難道我的教育方式真的出現問題了嗎?我真不知道我錯在了哪!


    
這位父親就可以稱為是苛求型父親的典型代表。每一位做父親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優秀的人才,但這位父親卻忽視了孩子成長的規則,對孩子的要求有些太苛刻了。孩子剛剛斷奶,就讓他學習自己拿勺子吃飯;孩子剛剛學會說話,就教他閱讀古詩……要知道,這些兒童期的男孩是非常脆弱的,他們喜歡嘗試新事物,但他們又特別害怕失敗。如果一個剛剛學習走路的男孩跌倒了,父親不但不去扶他,還嚴肅地對他說:跌倒了自己爬起來!因為男孩是規則型的動物,他就會把父親對他的教育態度轉化成規則。遇到這種情況,男孩接收到的父親的規則就是:只許成功,不許失敗。


    
在這種規則的影響下,男孩會成為兩種類型的人:一種是比父親還要優秀的人,但男孩成為這種人的可能性很小,因為任何一個人在沒有鼓勵和認同的環境下都不會健康成長的。


    
第二種人就是十分懼怕失敗的人,對於這些年齡比較小的男孩來說,只許成功,不許失敗並不是鼓勵,而是一種陰影。也許他們曾多次體驗過成功,但因為父親的這種教育態度,他們對失敗持有一種特殊的敏感,因為這種敏感,他們會把失敗的感覺放大,會對失敗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,所以,在這種恐懼感的驅使下,男孩常常會拒絕嘗試新事物。


    
如果一個男孩連嘗試新事物的勇氣都沒有,這將會是十分可悲的一件事情。那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呢?


    
教育專家給苛求型的父親們提出了這樣的建議——

    ※心態放平,要求放低;多認同,多鼓勵。

    
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,但並不是家長的期望越高,孩子就會按著家長所期望的那樣成長。有時,家長對孩子持有過高的期望並不是好事,就像上面那位父親所做的那樣,過高的期望只會對孩子形成過大的壓力,讓孩子對失敗產生恐懼。

    
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不能只有壓力,他們更多需要的是動力。對於男孩來講,他們的動力很多都是來自於家庭規則制定者的鼓勵。


    
一位成年男士這樣回憶自己的童年:


    
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畫畫,當我把臨摹下來的圖畫拿給周圍人看時,大家都誇我心靈手巧。但當我把拿給父親看時,他卻說:按著別人的樣子畫,能有什麼大出息?我頓時覺得受到了打擊,險些要放棄畫畫。


    
後來,我不再臨摹,而是按著實物或憑著自己的想像去畫。當我再次把畫出來的畫拿給父親看時,雖然我覺得沒有上次畫得像樣,但父親卻誇獎我說:我覺得這次比上次好多了,至少這是你自己的作品。聽了父親的話,我感覺自己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動力。


    
男人都是不善表達情感的,所以,當鼓勵的話語從父親口中說出時,男孩會覺得彌足可貴。


    
當然,它之所以能夠起到鼓勵的效果,還有一個重要原因,那就是它是從一個規則制定者的口中說出的,這對於講究規則的男孩來說有著極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。就像上面那位男士所講的那樣,別人的十句批評都不如父親的一句批評重,別人的十句鼓勵都不如父親的一句鼓勵有力量。

    
所以,苛求型的父親在擺正自己位置的同時,還應該多鼓勵兒子,因為對於這些正在成長之中的男孩來說,來自於家庭規則制訂者口中的鼓勵能產生巨大的力量。它不僅能夠引導男孩順利地走出對失敗的恐懼,而且還會使男孩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。


    
方法二:不定時炸彈型的父親向兒子明確自己的規則

    
所謂不定時炸彈型的父親,我們可以把他看成是那種不負責任、脾氣暴躁,常把孩子當成出氣筒的父親。

    
在中國古代,在父為子綱的傳統觀念影響下,很多父親把兒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,經常會打罵、虐待兒子。在現代社會,隨著封建觀念的逐漸消失,很多家長開始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對待、來尊重,但仍然有不在少數的父親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,在教育孩子方面他們仍然還持有這樣的觀點:


    “
我是老子,你是兒子,你必須聽我的!


    “
我供你吃、供你穿,還供你上學,你必須要聽我的話!


    
其實,這些不定時炸彈型的父親之所以會產生這些思想,是有其深層原因的。他們要麼在事業或感情上遇到了挫折,從此一蹶不振;要麼是他們現實的狀況與理想相距太遠,他們需要發泄內心那種不得志的情緒。


    
在這些情況下,兒子就被他們當成了私有財產,變成了他們情感發泄的出氣筒


    
明智的家長一聽,就知道這些父親的做法絕對是錯誤的,而且父親們的這些做法還會給孩子的生活、思想帶來意想不到的惡劣影響。


    
一個極其叛逆的青春期男孩這樣講述他的經歷:


    
在我小時候,我最怕父親喝酒,因為只要一喝酒,回到家之後他肯定會教育我。不是嫌我做的家務不夠多,就是嫌我學習成績不夠好……總之,我覺得我的童年幾乎都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的。因此,我變得不愛說話,不喜歡與人接觸……我知道,同學們在背地裏都叫我膽小鬼


    
後來,我上了初中,認識了一群哥們,他們從來不嘲笑我,而且還總是幫我對付那些嘲笑我的同學……從這以後,我變得膽大了,敢與老師頂嘴,敢不把老師放在眼裏……但儘管如此,我還是總覺得自己處於危險之中,總是渴望別人的保護。


    
每個人都會面臨誘惑,成功者之所以成功,就是因為他們能夠約束克制自己的衝動,抵制住糖果的誘惑。因此,家長應該注意培養男孩抵制誘惑的能力。


    
一個人成功的最大障礙常常不是來自於外界,而是來自於他的內心。一個真正成功的人通常有頑強的精神和勝於常人的自控心理。增強男孩的自控心理,可以幫助他們抵禦外界的種種誘惑,保持心靈上的堅定與純潔,更有利於他們的健康發展。


    1960
年,美國心理學家米卡爾曾做過一個果汁軟糖試驗:實驗者將一群4歲的孩子留在房間,發給他們每人一顆軟糖,然後告訴他們:我有事要出去一會兒,你們可以馬上吃掉軟糖,但如果誰能堅持到我回來的時候再吃,就能夠得到兩塊軟糖。


    
有些孩子比較衝動,實驗者走後就迫不及待地拿走了糖果。有些孩子能夠等到實驗者回來,儘管等待的時間非常漫長。這些孩子用盡各種方法讓自己撐下去:有的閉上眼睛,避免看見十分誘人的糖果;有的將腦袋埋入手臂之中,自言自語、唱歌、玩弄自己的手腳,甚至讓自己努力睡著。20分鐘以後,實驗者回到房間,堅持到最後的孩子又得到一塊軟糖。實驗後,研究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追蹤調查。


    
結 果發現,兩種孩子在情緒與社會性方面的差異表現得非常顯著。自製力強的孩子社會適應能力較強,較為自信,人際關係較好,也較能面對挫折。在壓力面前,不易 崩潰、退卻、緊張或亂了方寸,能夠積極迎接挑戰,不輕言放棄。在追求目標時,也能和面對糖果時一樣壓抑立即得到滿足的衝動。衝動型的孩子卻約有三分之一缺 乏這種特質,並且表現出一些負面特徵,例如,怯于與人接觸,固執而優柔寡斷,容易因挫折而喪失鬥志,認為自己是壞孩子,遇到壓力容易退縮或者驚惶失措,容 易懷疑別人以及對別人感到不滿,容易嫉妒或羨慕別人,因易怒常與人爭鬥,而且和小時候一樣,不易壓制立即得到滿足的衝動。


    
研 究者在這些孩子中學畢業時又進行了一次評估,結果發現當時能夠耐心等待的孩子在校表現更為優異。這些孩子學習能力較好,無論是語言表達、邏輯推理、專注、 制定並實踐計劃、學習動機都比較好。而且,這些孩子的入學考試成績普遍較高,耐心等待的孩子比迫不及待取走糖果的孩子的平均成績多出200多分。


    
當然,小小的糖果試驗並不能預測孩子未來的能力和成就,人的能力和成就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。糖果試驗只是反映了人在童年時期的行為,會隨著成長慢慢演變為他在方方面面的情感和社會能力的一部分。人在一生中,各種大大小小的成就都取決於抑制衝動、抵制誘惑的能力。


    
面 對資訊多變、文化多元、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,男孩已是眼花繚亂,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,任何誘惑都有可能讓他們沉迷其中。另外,很多家庭教育不 足,欠缺民主科學性,再加上學業負擔過重,厭學情緒強烈,使得電視、電腦成了男孩的避難所。如何讓男孩拒絕誘惑、抵制誘惑,成了每個家長都關心的問題。


    
讓男孩學會抵制誘惑,家長先要學會反思。子不教,父之過, 孩子出了問題,應該從家長身上反思原因。家長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工作、家務和娛樂,很少花時間與兒子耐心溝通。孩子基本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,自然會尋求替 代品,於是電視、電腦成了男孩的精神麻醉劑。有些家長自己不和兒子交流,也不鼓勵兒子交友,不引導兒子參加一些有益的體育活動,雖然給兒子報名參加各種培 訓班,也完全是功利的。男孩的精神需要仍然得不到滿足,充沛的精力得不到發泄,就會被各種誘惑吸引,一不留神掉進各種誘惑的陷阱。所以,培養男孩抵制誘惑 的能力,就要從家長自身改造做起。


    
首先,家長要放下架子,與兒子交朋友。文化傳媒的普及,明星製造業的繁榮,引發了追星熱潮,很多男孩因迷戀明星而癡狂,以至於耽誤了學業、耗費了家中的錢財、出現了心理問題,甚至有人上演了輕生的悲劇……兒子在追星熱中喪失理智,家長應冷靜處理。與孩子多溝通,由兒子喜愛的明星談起,和兒子一起討論理想、未來等,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和理解,幫助男孩得到更健康的成長。


    
其 次,訂立雙方共同遵守的親子協議,父母與孩子相互監督,在互相約束的過程中讓男孩形成自我管理能力。就雙方的學習、生活、勞動,包括看電視、上網等易上癮 的娛樂活動訂立協議,對時間、地點、形式等予以規範化。協議生效後,雙方都要嚴格執行,違反規定將受到相應的懲罰。注意目標不要太高,雙方承諾的條件要具 有可操作性,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,目標由小到大,實現起來要由易到難,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決定。這種訂立協議的方式,充分體現了孩子與家長的平等地位,男孩 的個性得到充分認可,容易激發他們的內在要求和自覺行動,幫助他們提高自我約束意識、自我管理能力,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。


    
再 有,作為家中的獨生子,男孩更渴求朋友,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正確地結交朋友。有些家長害怕孩子在交往中受到傷害,就限制兒子的交往與交際,卻沒注意到孩子的 孤獨,而孤獨正是男孩容易受到外在不良因素誘惑的原因之一。所以,家長應該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,鼓勵、引導男孩交朋友,交好的朋友。


    
最 後,家長要為男孩鼓勁,及時與老師溝通交流,努力提高兒子的學習能力,以爭取更好的成績。學習成績對於一個學生來說還是很重要的,好成績會帶來更好的成 績,從而步入一個良性循環;相反,挫敗感會使新的失敗接踵而來,從而步入一個惡性迴圈。因成績差孩子會產生厭學心理,破罐子破摔,再加上過剩的精力,必然 把男孩推向一些不良嗜好,步入種種誘惑的陷阱。所以,家長要幫助男孩樹立必勝的信念,增強他們提高學習成績的信心,通過各種方法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,提 高學習成績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OT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