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,到我常拜訪的餐廳用餐,笑臉迎人的女服務生已經辭職了
「啊。真可惜啊。」我說
「都是妳啦,」老闆娘對我說:「妳上次幫她簽書,上面寫著有夢就追
結果她去追求夢想啦,她最近開了一家黑輪店,她想好久了」
這麼說,我應該為她離職而高興,創業要趁早是不變的鐵律
年輕時雖然沒錢但有體力,萬一失敗還有時間翻身
我欣賞這種夢想很實在、而且願意在「有朝一日」付諸行動的人
有個報告調查台灣的白領階級,談到夢想,發現只有一成的上班族達成夢想
近八成想要或已放棄夢想,近六成的人的夢想和最初不一樣
上班族夢想的前三名,則是老師、企業家和藝人
既然是針對上班族的調查,那一成達成夢想的人,應該以老師居多吧
夢想和最初不一樣,是必然的,因為改變有時意謂著成熟
有一份針對小學生做的調查顯示
小男生多半想要當棒球選手、工程師或警察;而女性則想成為歌手或演員
小時候我們多半嚮往的是「看起來很酷」的行業
隨著成長,慢慢了解自己的個性、能力和專長,改變乃是好事
有的人夢想變大了
這可以馬英九為例,他曾說,兒時夢想是當火車司機,有的人夢想變小了
有位小時立志改變世界的朋友,現只立志當包租公,這也不失務實
變大變小都沒關係
有關夢想,我覺得最糟的三種狀況是:
一,失去自己的夢想
二,也不能只有夢想卻沒有行動,夢想淪為夢中想想
三,把夢想建立在別人身上,徒然把人生壓力送給那個無辜者
對女人而言,無辜受壓者常是先生和孩子
(文摘自99.04.15 蘋果日報)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