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調查,台灣每位民眾平均每週花在看電視的時間為16.94小時,上網時間達7.41小時,而閱讀的時間則為2.72小時,僅占看電視加上網時間的19。換算過後,人們每天的閱讀時間約只有30多分鐘,相較於其他媒體的使用時間,相差甚多。

 

 另外,國內《遠見》雜誌針對台灣18歲以上閱讀人口的研究亦指出,全國有高達25.4%成年人完全不看書,約450.9萬人;另有25.5%的人很少看書,和完全不看書25.4%的人幾乎一樣多,總計超過一半成年人沒有閱讀的習慣。不愛看書是晚近全球性的現象,台灣並非特例,不只一般社會大眾不愛閱讀,以讀書為責任的學生亦同出一轍,也難怪有學者會稱現今為「閱讀衰退時代」。

 

 想當然爾,在國內閱讀風氣如此低迷的狀況下,兒童更無法例外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早前發布的「台灣四年級學生參加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結果」,台灣學生整體平均值在45個參與調查國家當中,排名第22,而在中文的閱讀能力方面,落後香港,顯示台灣小學生的閱讀素養有待加強。閱讀量不足,亦會影響其在文字語言的運用表現,體察現今許多學生對於國語文的怪誕使用方式與誤解,更讓人憂心。

 

  兒童不愛閱讀,除了受到整體風氣的影響外,電子媒體的高度發展亦是重要關鍵。隨著影音資訊製作及傳播技術的精進,電視、網路、電玩等多種不同媒介能夠運用 簡化後且具刺激性的語言及畫面,不斷地傳送播放,讓閱聽人接收起來絲毫不費力,不用經過後續深沉的反芻動作,就能從中得到相當之娛樂,甚至還可達到資訊滿 載及麻痺的感官效果。

 

 相較於電子媒體五光十色的吸引力,平面書刊不免遜色,因此要兒童靜默爬耕於文字,體會其中的奧妙,有一定的困難。但現代人身處知識經濟時代,並不能單靠電子媒體來獲取知識,閱讀相關報章或書刊仍是必須的。

 

 經由電子媒體,閱聽人接收到的資訊及知識是較為淺層、片面即過的,在我們還來不及對訊息進行反思淬鍊時,早已被下一秒更為新穎的傳播內容掩蓋而過。但若透過閱讀,我們則可慢下腳步,深思其文字內涵和延伸意義,從中得到有系統、深刻且精密的知識。

 

 師長們想從小養成孩子們閱讀的習慣,其實並不難,只要善加利用身邊的媒材,便能夠輕鬆且循序漸進的養成孩童們優良的習慣。舉例而言,報紙就是可以讓小孩培養閱讀習慣的良好媒介之一。

 

 早前1954年美國的愛荷華州便有將報紙做為閱讀教材之用,其因進行「國中生與文字的接觸調查」後,發現受訪的5千多名學生中,約有4成不愛閱讀文字。為改善學生的閱讀風氣,當地報社結合美國教育協會共同推動讀報教育。

 

 讀報教育,顧名思義就是閱讀報紙的教育,也就是拿報紙當作教材來教育孩子學習新知。這樣的教育在歐美先進國家被稱為「NIE」,即是 Newspaper In Education」的簡稱。NIE始於美國,後來逐漸推廣到為全球,目前全世界已經有50多個國家,亞洲地區包含日本至少有11個國家在進行讀報教育運動。

 

 讀報教育現今在國內也慢慢受到重視,早前除桃園及台北縣各有推出相關之讀報教育,鼓勵學童閱讀外,從今年11月起,台北市教育局也將加入此行列。北市預定選出市內24所小學的中、高年級學生試辦讀報教育,將報紙融入國語文科或綜合活動的教學中,盼藉由時事議題的閱讀及討論,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並拓展自我視野。

 

 然而,讀報教育並不單只有在學校才能進行,家長也可利用日常空閒時間帶領小孩共同讀報。但要注意的是,若師長們想要運用報紙來進行閱讀教學,可先行挑選出適合學童閱讀的報紙類別及文章,再進行後續之教學活動,方可避免孩童接觸到報紙中內含的超齡或不當訊息的影響。

 

 相信在師長們的共同引領下,兒童的閱讀習慣及風氣一定能愈趨良善。【記者李岱恩台北報導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OT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